【资料图】
近日,有旅游博主发布视频称,位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金沙江大湾观景台附近的214国道旁,修建着围墙,游客无法在公路边欣赏景观,只能购买门票后前往景区修建的观景平台游览。214国道途经的飞来寺观景平台附近也有类似情况。无独有偶,今年“五一”假期,黄河壶口瀑布沿途公路被景区管理方砌墙围挡的新闻,就引发过舆论的关注与批评。
网友@旅行A计划 发布视频称,金沙江大湾观景台附近的214国道旁修了围墙。 网友视频截图
景区在路边砌起围墙是相对扩大景区范围,让之前免费观看的区域变成收费区域,让游客在沿途无法欣赏到核心风景,只能到指定的观景点付费观看,以此增加景区门票收入。此举在短期内或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于长远来看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围墙遮住了雪山风光,也遮住了长远发展的视线。正如之前大多数景区那样,通过提高门票收费标准来增加收入的做法实为“杀鸡取卵”。一方面,景区会因此形成路径依赖,甚至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在提高收费标准上一路走到底。另一方面,景区要想实现既好又快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经营模式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优化。通过全力打造个性化文旅项目,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为游客提供高水平、高满意度的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传播和旅游消费的同频共振。
更重要的是,景区的发展不能仅看其经济效益,还要看其所取得的社会效益。让运营模式摆脱门票依赖,让盈利渠道更加多元、更有质效,从这一角度来看,开放带来活力,简化提升效率。杭州西湖景区自2002年免费开放以来,10年间当地旅游总收入增长了近4倍。事实证明,一张免费的西湖门票,发挥了“引流”作用,延长了消费链条,带动了城市发展。在时下大多数景区游客承载量相对有限,只能采取限流的情况下,景区砌墙防“蹭”风景的封闭之路只会越走越窄,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也会日渐处于劣势。
景区景点大多都是依托自然风光或历史资源而建成,本就具有天然的公益属性和全民共享的公共性。坚持以人为本,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创新景区经营模式,提高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景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必能行稳致远。(文/堂吉伟德)